被討厭的勇氣
一起閱讀

極推薦!!「被討厭的勇氣」閱讀心得,絕對是影響我最深刻的書之一

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人可能會覺得書如書名,大概就是要做自己、不要被別人影響、不要活在別的人的期待裡、不要怕被別人討厭、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等諸如此類的心靈雞湯。

 

對!這部份書中確實都有,但並不是像一般雞湯那樣,只有告訴你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而是告訴你具體的行動步驟,實際上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做到。
 

書中的呈現方式是以哲學家與年輕人的談話內容,會很有共鳴是因為年輕人彷彿就是我自己,我想以最近一次閱讀時,讓我感受最強烈的部分,也節錄小段對話內容加以補充。(真的覺得我分享的比我感受到的少很多!!)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爭

 

年輕人: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想跟別人比較,所謂的自卑感不就這樣產生的嗎?

 

哲學家: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身為一個鄉下小孩,以前我總覺得自己要到別的城市去讀書、工作,就是比別人先辛苦一階,懷有美髮夢的同時,一邊又要和現實拉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到底怎麼取得平衡?

 

一直到澳洲打工度假後的自卑感又更為強烈,我一直放不下「自己沒有在花了這麼久時間學習的技能上給自己一個肯定」念頭,甚至覺得要發自內心的祝福看似幸福的人很困難,因為我把別人的幸福看做自己的失敗。

 

在靈魂急轉彎裡主男主角遇見一位髮型師,男主角以為髮型師一定是因為自己熱愛美髮,所以才會成為一名髮型師,但其實髮型師想當的是一名獸醫,因為家境不富裕,所以只好選一項比較便宜的技術養活家人。

 

不過他成為一名髮型師的他依舊很快樂,他享受他的工作、享受每一次幫客人打理好漂亮的造型,沒有成為獸醫這件事並不左右他的快樂,他喜歡此時此刻的自己。

 

我有個朋友A也跟我分享他的故事,在紐西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橄欖球隊,可以說是響名國際,只要入了球隊大概一輩子都不用愁吃穿,同期有個個子矮小、球季普通的同學。

 

在那個時候他們一起打球,直到畢業後,那位個子矮小的同學入了那有名的球隊,朋友A覺得明明自己球技比他好、身材也比他高大,但自己最後卻沒有入選,那時候的他跟我自己的經驗有相同的感覺,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完美。

 

不過現在的他了解到無論誰都處於想要奮發向上的狀態,所以說並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完美的,現在的他滿意自己的人生,幾年後再遇見那位朋友,也非常為他感到開心。

 

競爭代表的是有輸有贏,一心想著不想輸,就會莫名之中將別人視為”敵人”,而不是單單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還可能是良性的(如夥伴),書中傳達的是,不要以競爭的角度去看待,就沒有必須要贏過別人的必要,就算你都是贏的一方,也可以解脫為了不輸,所以需要一直贏下去的不安,感受到實質的幸福。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年輕人:您是說,我不只選擇了我的不信,連難搞的性格都是自己選的?

 

哲學家:就是這樣。

被討厭的勇氣

上一則我們提到不要與他人競爭,會不會給你一種很消極的感覺?好像贏不過別人也不要太在意?不是這樣的,一切看你怎麼選擇,怎麼看待自己的生活型態,什麼又是生活型態呢?

 

雖然當時的我認為別人住在城市很幸福,不需要煩惱太多生活瑣事,心理產生羨慕的感覺,不過事情不能在這裡停止,既然這是既定的事實,而我對當時自身的情況不滿意,那接下來我該怎麼做?可以選擇繼續維持抱怨,也可以選擇做點改變,這是我的責任,也是阿德勒所說的生活型態的概念-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動的傾向。

 

還記得以前在沙龍的時候,很常遇到一種人,抱怨環境不好、人不好,卻還是待在同個沙龍裡年復一年,感覺他隨時隨地會離職,但你還是每天都看到他來上班,每天都感受的到他在這個工作環境裡有多不開心。

 

維持現狀的感覺就跟開輛老車一樣,即使有些小狀況,不過眼前會遇到的情況都還可以依靠以前的經驗應付,要是選擇的新的生活情態,首先要面對的是各種棘手的問題,還有無法控制的事情發生,光想到就覺得自己完全沒準備好,所以保持「現狀的我」還是對自己比較舒服的做法。

 

不是因為環境造成自己不幸、更不是自己沒有能力,只是沒有變的「幸福的勇氣。」

 

那時候的我在想,既然理想還沒有辦法放在現實的前面,那倒不如我先回到自己的城市好好的存錢與陪伴家人一年(大學之後就一直很少回家),然後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澳洲打工度假闖闖,可以開開眼界也可以存錢,到時回台灣至少會有本金在身上,要去追求理想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然後就一路到現在都還沒回台灣lol,即使我現在做的事跟三年前我想要的有點不一樣,不過我還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也沒有後悔自己做的決定,雖然一路上並不完全一帆風順,但我依舊保有往前邁進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年輕人:您是說,我們應該變的更積極,加強自我肯定,無論什麼事都該正向思考嗎?

 

哲學家:沒有必要變的特別積極或加強自我肯定;不是要肯定自,而是要接納自我。

 

後面的章節會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因為聽起來好像很消極,甚至要你有甘於平凡的勇氣,我看到的時候心裡真的有種:為什麼我要這樣,明明可以奮力一搏看看,為什麼我要選擇平凡無趣的一生(跟書中的年輕人反應一模一樣XD),但在這裡哲學家給了一個課題要你理解,接納自己肯定自我的分別。

 

無法改變的事就如你的國籍、性別、家庭,這些因素是你無法控制的,所以如果你拿別人家比較有錢,所以他可以怎樣怎樣我不能,那你首先要學會接納原本的我。

 

舉個例子,如果在台灣,你能拿來跟你比較的可能是身邊的朋友,大家背景差不多,但在澳洲的同事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所以如果看廣一點,我出身在台灣、女性,與出生的印度、女性,來說的話,確實我的生活比較舒適一些,想真的做些什麼也比較沒有限制;

 

或是發生了某些你覺得不該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事情的發生是事實,想往前走下一步前必須先接受自己所發生的事實、接納原本的我,然後在可以改變的事物上抱持勇氣,用盡你最大的努力向前跨步。

 

前幾天剛好看到東京著衣創案辦人,在經歷過離婚、甚至失去一手打造的公司的周品紜在她的youtube頻道分享了一段話:

 

所謂的傷痛不是忘記它,而是你能夠帶著這樣的傷痕往下走,而不再覺得很沮喪。承受這個傷痛,並且繼續我們的人生沒有被它擊倒。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年輕人:您要我肯定那樣的生活方式?看著我父親一直被工作追到喘不過氣來的樣子,還要我認同他?

 

哲學家:不避免強去肯定。我只是讓你知道,不要用直線去衡量自己已經到了哪裡,而是要看看每個剎那自己是如何度過的。

 

哲學家:這同樣可以套用在你身上。如果你將目標設定在遙遠的未來,把現在當成醞釀準備期,心裡想:「雖然我真正想做的是這件事,不過暫且等時機來的時候在做吧。」

 

這是虛耗、拖延自己人生的做法。只要你相信,你就哪裡都去不了,覺得每天都像黑白照片,因為當下對你來說只不過是預備期,分分秒秒都在忍耐與等待。

 

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第一年,也是剛大學畢業後沒多久,就覺得要趁年輕存多一點錢,所以剛來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算是拚了命的工作,甚至把存錢的目標都用WORD檔案規劃出來。

 

這個檔案規劃到七八十歲的時候,現在再打開這份檔案覺得非常可愛,尤其看完這本書後才更懂得,人生的任務其實不只有工作,還有交友的任務與愛的任務,還以為人生可以像word表格拉出來一樣準確,但人生的走向不就常常在預料之外嗎?

 

當你把所有的專注力只放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你也會忘記身邊那些需要你注意的事。

 

其實我自己心裡也有很想培養的興趣,例如我前一陣子很想學吉他,每次看到別人自彈自唱的影片都會幻想有一天我也可以,但又想到如果我在澳洲買了吉他,到時候又帶不回台灣,又想說台灣比較有人可以教我之類的,然而想了一大推我根本連吉他都沒碰到過,更別想要自彈自唱了;

 

我朋友也因為在澳洲不想花錢買一堆衣服到時寄回台灣又要花一筆運費,但在來澳洲前,服飾一直是他最熱愛的事物,所以每次在澳洲要出門玩,都覺得自己沒有穿的很帥,不像在台灣那樣可以打扮,現在看到這本書,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

 

被討厭的勇氣

 

圖片來自靈魂急轉彎

有一個小故事來自靈魂急轉彎

 

小魚問一隻老魚:「海洋在哪裡?我要去找它!」老魚:「海洋?你就在海洋當中了啊!」小魚:「不!這不是海洋!這是水!」老魚:「我們一直都在其中,沒有離開。」

 

我們似乎一直在追隨著一個遠大的目標,好像到達了那個目的地,我們會感覺更好更有自信更有影響力。

 

但阿德勒卻說,其實並不一定要有遠大的目標,人生如果像一場登山攻頂的活動,那麼在攻頂前,人生有一大段的部分都在半路上,當你征服那座山後才人生才算開始,在那之前只不過是「虛假的我」所度過的「虛假人生」。

 

如果你沒登上山頂就失敗了,那這段路程該怎麼定義呢?難道這是不夠努力?運氣不好?實力不夠嗎?

 

事實上人生並不是一條線,從出生開始這條線,到達頂點然後死亡,人生應當是一個個點所串連、一個個剎那所致。

 

我們只需要專注於當下,把每一件事做好,然後不知不覺你就到了一個位置,就像當上美髮師,也是專注於每一次服務客人、剪一顆頭到剪了一千顆頭,想當上部落客,也是專注於每一篇篇文章的撰寫。

 

每一次的行動,是過程也是結果,一心只想著要當最知名的最有影響力的人,但在那之前你還不是的時候,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產生自卑感、覺得別人比較厲害,但你卻沒有享受著當下你的進步、一次比一次更好的喜悅,甚至是享受做這件事情的初衷,這樣又要如何感覺快樂、感覺幸福呢?

追求學習未知的事物,還有得到智慧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最後是否到達了智慧的境界並不是重點。

-被討厭的勇氣

我要看書

被討厭的勇氣

買過這本紙本書,也讀過電子書,真心覺得這本超適合放在床頭櫃,隨時隨地都可以翻上幾頁來細細思考,只讀一遍真的無法馬上了解,需要在不同年紀、不同時刻去閱讀

 

甚至我認為我分享的部分只有我感受到的一點點,書中那些理論與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那麼不同

 

難怪有人說:要真正的實踐阿德勒思想的時間,是你閱讀這本書時的年紀的一半,書中的道理看似簡單不艱深,實際要了解必且運用於生活當中卻不是那麼容易,讀過不下兩遍的我,真的期許自己36歲時真的可以完全理解lol(24歲第一次讀這本書的!)

 


想要收藏這本書,可以透過我的連結購買,我將可以得到少數佣金,用來持續經營我的網站,但並不會影響你的任何權益唷!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幫我轉發給需要的人,有任何想法歡迎與我分享、底下留言或mail給我唷!

 

更多我的書單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